207博物館展望台一覽
十連棟
午餐愈來愈多 咦?
第一次到新東陽家喝咖啡
迪化街100號的歷史 以前是這樣的,後來才改成巴洛克風格
典雅的長型屋
這裡長型屋居多,有一說是為了防盜,中間這個漂亮的中庭,就像天險一樣,有人闖入就從這裡把他解決掉
這邊應該是住家後院
換過來超美的
點餐囉
餐點價格算是相對便宜
花生醬有點顆粒,故意創造的口感嗎?
借廁所順便到二樓看看天井
體會一下富豪人家的生活
迪化街都是這樣的長型屋
橘色肥貓
到了!
207博物館
「迪化二O七博物館」位於台北市迪化街一段207號。房子建於1962年,2006年原屋主出售,幾經易手,2009年以其建築與歷史保存價值被列為「歷史建築」,2016年由陳國慈女士承購。陳女士曾於2003年至2015年創辦並贊助「台北故事館」,開啟台灣個人認養古蹟的先例。
2017年4月15日,陳國慈女士以推廣古蹟活化為理念,創辦並贊助「迪化二O七博物館」,期盼藉由這棟美麗老房子蛻變再生的活力,透過主題展覽及多樣的藝文活動訴說屬於台灣的在地人文歷史故事,串聯現在與未來,創造老房子的新生命。
「醃漬-封存美味」特展
展期:2021年11月26日~2022年4月5日
地點:迪化二0七博物館 一樓及二樓
「醃漬-封存美味」特展
Pickling and Marinating Exhibition
四季孕育蔬果;山海藏納萬物
以陽光、風與時光
無懼季節轉換
醃漬留住四時食物好滋味
Through sunshine, wind and time,
Pickling and marinating defy change of seasons,
Retaining the taste of food.
顧問:許秀嬌
感謝名單: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發酵迷、方頌民、葉國平、簡永彬、顧何忠
指導單位:文化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入門意象,以前這裡是中藥行, 這代表以前有的藥材
醃漬特展的各項物品
容器
到二樓參觀吧~
小機關防止被闖入,樓上是住家
(治安不好只能靠自己)
一樣是醃漬特展
以前家家戶戶都有的磨石子,現在幾乎都被取代了
看看地上的圖案怎麼做的吧!
三樓是便當特展
這種便當超特別的
感覺是昭和時期的外送
這個右邊的我看過,哈
三樓的VIEW 如果街屋夠整齊會很漂亮
四樓觀景台
全景四連拍
這邊的屋頂看來有ˇ計畫性翻修,整齊多了
廣角還是覺得雜亂
當然不會有人把灶弄在屋頂上
這是意象表達拉~
有灶 就代表一家人都能吃飽囉
這還在整修
二樓有一個窗子,日落閉店還是能做生意
從二樓放藍子下來,放錢給東西
紅磚柱子
仔細看,出丁拉!(多子多人手)
十連棟
資料來源:晰誌--碾米業的黃金時代-迪化街十連棟
說到大稻埕,大部分的人比較熟悉的是靠近城隍廟的南街。這一段街屋的立面華麗、保存完整,商家也持續經營著近百年的南北貨生意。如果從捷運大橋頭一段走來,這裡也有一大段相連的紅磚街屋。
高度、樣式相當一致,亭仔腳下的紅磚拱圈相連,樸素但優美的外觀,曾吸引日本旅遊雜誌來拍攝封面。這裡是被稱為「迪化街十連棟」的建築群,這一排街屋乘載了六個家族、碾米業在大稻埕發展的精采故事。
十連棟
午餐愈來愈多 咦?
第一次到新東陽家喝咖啡
迪化街100號的歷史 以前是這樣的,後來才改成巴洛克風格
典雅的長型屋
這裡長型屋居多,有一說是為了防盜,中間這個漂亮的中庭,就像天險一樣,有人闖入就從這裡把他解決掉
這邊應該是住家後院
換過來超美的
點餐囉
餐點價格算是相對便宜
花生醬有點顆粒,故意創造的口感嗎?
借廁所順便到二樓看看天井
體會一下富豪人家的生活
迪化街都是這樣的長型屋
橘色肥貓
到了!
207博物館
「迪化二O七博物館」位於台北市迪化街一段207號。房子建於1962年,2006年原屋主出售,幾經易手,2009年以其建築與歷史保存價值被列為「歷史建築」,2016年由陳國慈女士承購。陳女士曾於2003年至2015年創辦並贊助「台北故事館」,開啟台灣個人認養古蹟的先例。
2017年4月15日,陳國慈女士以推廣古蹟活化為理念,創辦並贊助「迪化二O七博物館」,期盼藉由這棟美麗老房子蛻變再生的活力,透過主題展覽及多樣的藝文活動訴說屬於台灣的在地人文歷史故事,串聯現在與未來,創造老房子的新生命。
「醃漬-封存美味」特展
展期:2021年11月26日~2022年4月5日
地點:迪化二0七博物館 一樓及二樓
「醃漬-封存美味」特展
Pickling and Marinating Exhibition
四季孕育蔬果;山海藏納萬物
以陽光、風與時光
無懼季節轉換
醃漬留住四時食物好滋味
Through sunshine, wind and time,
Pickling and marinating defy change of seasons,
Retaining the taste of food.
顧問:許秀嬌
感謝名單: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發酵迷、方頌民、葉國平、簡永彬、顧何忠
指導單位:文化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入門意象,以前這裡是中藥行, 這代表以前有的藥材
醃漬特展的各項物品
容器
到二樓參觀吧~
小機關防止被闖入,樓上是住家
(治安不好只能靠自己)
一樣是醃漬特展
以前家家戶戶都有的磨石子,現在幾乎都被取代了
看看地上的圖案怎麼做的吧!
三樓是便當特展
這種便當超特別的
感覺是昭和時期的外送
這個右邊的我看過,哈
三樓的VIEW 如果街屋夠整齊會很漂亮
四樓觀景台
全景四連拍
這邊的屋頂看來有ˇ計畫性翻修,整齊多了
廣角還是覺得雜亂
當然不會有人把灶弄在屋頂上
這是意象表達拉~
有灶 就代表一家人都能吃飽囉
這還在整修
二樓有一個窗子,日落閉店還是能做生意
從二樓放藍子下來,放錢給東西
紅磚柱子
仔細看,出丁拉!(多子多人手)
十連棟
資料來源:晰誌--碾米業的黃金時代-迪化街十連棟
說到大稻埕,大部分的人比較熟悉的是靠近城隍廟的南街。這一段街屋的立面華麗、保存完整,商家也持續經營著近百年的南北貨生意。如果從捷運大橋頭一段走來,這裡也有一大段相連的紅磚街屋。
高度、樣式相當一致,亭仔腳下的紅磚拱圈相連,樸素但優美的外觀,曾吸引日本旅遊雜誌來拍攝封面。這裡是被稱為「迪化街十連棟」的建築群,這一排街屋乘載了六個家族、碾米業在大稻埕發展的精采故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