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大溪老茶廠 Daxi tea factory at taoyuan



大溪老茶廠
隸屬台灣農林的大溪老茶廠
大溪老茶廠,起源於1899年日本三井合名會社來台開拓茶園,在1926年於大溪水流東地區興建新式機械製茶工廠,即當時的角板山工廠,後於1946年改名為現在為人熟知的「大溪茶廠」。在當時台茶興盛,外銷歐美達到巔峰,將茶奉為「黑金」的年代裡,大溪茶廠在台灣早期製茶產業中,十足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奈1956年一場大火,茶廠幾乎付諸一炬所幸當年老蔣總統在前往角板山行館時,途中路經卻不見原本熟悉的茶廠,詢問原委後,下令工兵全力協助重建下,才得以讓這片寶貴的歷史遺產留存至今。
自2010年開始,台灣農林全面修繕整建,保留了老茶廠挑高建築的老滋老味,木造衍架、整排藍灰色窗櫺、被踩到平滑光亮的水泥地板,甚至在石牆及原木樑柱上都還能窺見斑駁的歷史痕跡,一切原汁原味,沒有多加修飾,處處流溢著古樸懷舊況味,就為了完美重現老茶廠百年雋永光陰。
午後時分,遊逛其間,在徐徐微風清拂下,悠哉坐擁滿山綠意竹林,呼吸來自林間光合作用的天然饋禮,在洋溢庭園逸趣的靜水池區,輕遊隨想;在樂音流洩的茶書屋內,染上一身的書卷茶氣;在老茶廠特意營造的靜美空間裡,有茶、有書、有人文,透過建築的無聲氣息與光影,將老宅的溫度傳遞給到訪的旅人,在推開門的瞬間,能一同領會做茶人對在地文化的真誠照顧,讓大溪重新演繹往昔令人懷念的茶聲、茶香與茶韻風采。



資料來源:大溪老茶廠 為複合式茶文化空間設計概念。
建築外觀為日人參考印度大吉嶺茶廠所建,走進門則融合日、台建築風格。
大溪老茶廠位在台灣大溪慈湖附近山上,是一棟磚造混合檜木屋架的茶葉製作工廠。
空間設定涵蓋製茶、餐廳、門市、茶圖書館、茶屋、多媒體室等,轉化為自然農法意識結合觀光工廠的概念綜合體。 在新舊之間修建歷史性建築,賦予新空間思維是一門選擇的考驗。
如攀附在牆體的樹木和藤蔓竄根,是破壞結構防水的元兇,但同時她的荒美也是滋潤心靈的自然導師,以緩慢而侵略 之姿,活化著空間。
茶是一種安定靈魂的液體,入喉之後,流著深淺不一、琥珀色的歡愉。
這個年代,此時此刻的飲茶氛圍,並非古人雅緻杯盤器物、蘭花古琴,並非東洋的寂寥空靈境界,而以陽剛豪邁的飲 茶狀態設計空間,大量的茶具器皿,來自鄉村的五金行、城市的Ikea,是城鄉全民淺顯易懂而能產生共鳴的日常當下飲茶情懷。
透過工廠矩陣元素和碩大空間的安排設計,顯現一種矛盾的狀態可能性,不尋常又極度日常的茶文化空間。





認識台灣農林
----資料開始------ 創立於1899年的台灣農林,前身為「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是百年老字號的製茶廠,早在日治時期就已嶄露頭角。台灣農林的百年歷史,也如同沉澱時光的故事寶盒,走過台灣茶業的興衰榮枯,隨著茶香瀰漫,更喚起你我的世代記憶。

1920年代,北台灣遍植的紅茶園,孕育出的「日東紅茶」享譽全球,奠定台茶地位。
1930年代,日月潭紅茶以「台灣香」為名在倫敦拍賣會上名列四大紅茶,連歐美人也為之傾倒。
1940年代,全盛時期擁有八大茶場,茶園間忙碌的採茶女,花布綠欉交相輝映,叫人難忘的田園風光。
1950年代,在土地改革下農業興盛,堪稱台茶的黃金時代,有「南糖北茶」之美譽。
1960年代,大榕樹下的免費奉茶,濃濃的古早人情味,是天地自然賜予的芳甘津液。
1970年代,當滾燙的熱水注入阿爸的大茶壺內,撲鼻的茶香,隨茶湯越加深沉。
1980年代,在台鐵火車上,玻璃杯內琥珀色的茶湯,有著旅人們難忘的暖暖茶香。
1990年代,街頭巷尾的泡沫紅茶,人手一杯,淡淡的茶香,裹了甜膩。

一個世紀以來,台灣農林出產的茶葉伴隨著台灣人的懷舊記憶,還有一路走來的軌跡。
資料來源:www.archivportal-d.de經過GOOGLE翻譯

製造商:Toledo-werk GmbH,比例尺和測試機廠,
Cologne-Braunsfeld:全自動尺度的交付
描述級別:
記錄
參考號:
巴伐利亞褐煤行業Wackersdorf 2991
保持:
BBI WACKERSDORF巴伐利亞褐煤行業Wackersdorf
情境:
巴伐利亞褐煤工業wackersdorf >>巴伐利亞褐煤行業wackersdorf >> 04與其他公司的通信
創建日期:
1956年 - 1974年
抽象的:
其中:優惠和小冊子
文檔類型:
文件
材料的語言:
德語


展示廳理面有各種茶
各種茶樣
浪菁機
藉由翻攪方式, 使茶菁互相摩擦已活化葉綠細胞, 讓空氣進入葉肉細胞內,加速發酵作用進行.而翻動攪拌的動作也有助於茶葉均勻[走水].(走水即蒸散之意)
揉捻機室
望月揉捻機
茶菁置入揉捻機內,藉由機器運轉滾動,茶菁細胞與細胞壁受到揉壓而破裂,而在茶菁逐漸捲曲緊縮的同時,部分汁液會因擠出而粘附於表面,使得沖泡茶葉時多酚類物質能於短時間內釋放,成為一杯香醇而負有喉韻的好茶.
蒸菁機
蒸菁機主體是為網狀滾筒,中間設有多孔蒸氣噴孔.以100度C高溫蒸氣進行殺菁,直接蒸熟茶菁,停止內部酵素的持續作用.
資料來源:室內萎凋靜置設施與機具-竹編笳歷
照片是茶菁日光萎凋後,以人工鋪放於茄歷上,再挪至萎凋架上。
茶菁經過日光萎凋後,進一步將被送入工廠萎凋靜置室中進行靜置製程,靜置室中放置萎凋架,架上通常分成十格供承放笳歷,等待室內靜置的茶菁將被人工鋪放於笳歷上再送至萎凋架上,一個笳歷鋪放約1公斤茶菁,笳歷是傳統的茶葉萎凋工具,從茶菁進入茶工廠後,進行反覆萎凋靜置與攪拌程序,茶菁都被放置於笳歷上。自古以來,笳歷都是用竹子編成,茶農在室內靜置萎凋須配合攪拌,以人力一盤一盤鋪放茶菁再上架,室內靜置萎凋過程的鋪茶菁上架,確實是茶農辛苦製茶的第一步。

普洱茶磚
資料來源:普洱茶
普洱茶熟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茶(學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

普洱茶的產地因在清朝時屬雲南省普洱府(今普洱市,2007年前為思茅市),所以以此泛稱之。實際上,現在被稱為滇普洱茶泛指中國雲南地區生產的一種茶葉。

明朝時普洱茶稱普茶,明成祖朱棣曾下令取消天下龍團和鳳團等緊壓茶,但不是紅茶是綠茶;在邊境的雲南,這種古稱「團茶」的緊壓茶製作工藝保存下來 。

由於普洱茶「渥堆」工藝向來被視為不傳之秘,所以讓初次接觸的人容易買到不合格的普洱茶;所以選購普洱茶必須找信用良好的商家,若能清楚製茶人、乃至出品茶廠,則更有保障。

咦?
我想網路上的大家會懂得
一些展示品
礙子
絕緣器(英語:Cap and pin insulators、Voltage Insulator),也稱絕緣子或礙子,台鐵稱為隔電子,泛指用在架空輸電線路中起到電氣絕緣和機械固定作用的裝置。為此,規定有各種電氣和機械性能的要求,不會因為環境和電負荷條件發生變化導致的各種機電應力而失效。
早年絕緣子多用於電線杆稱為裝腳礙子(pin insulator),因應高壓輸電慢慢發展成懸垂礙子串(suspension insulator);此外,在電氣設備的絕緣部分有另一種稱支持礙子(support insulator) 。
絕緣子種類繁多,形狀各異。不同類型絕緣子的結構和外形雖有較大差別,但大都是由絕緣件和連接金具兩大部分組成的。絕緣子主體上為增加一定的爬電距離和防霧功能,大都採取傘裙形狀或類似結構造型,以提高絕緣子污穢狀態下的電氣強度。
這裡用的TR磚
資料來源: TR紅磚 登錄號 2012.015.0002 類別 器物類 > 建築與居處空間 > 建築構件 歷史分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創作者/製造者 臺灣煉瓦株式會社 產地源始/製造地 臺灣 材質 陶瓷 尺寸/重量 長度(X軸):22.3cm 寬度(Y軸):11.4cm 高度(Z軸):6cm 重量:2.67kg  關鍵字 TR磚、建材、臺灣煉瓦株式會社
各種閘刀開關
閘刀開關,是一款歷史悠久用來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開關,結構及操作相對簡單。是由銅合金等製成的板(刀)狀電極(刀片)只要移動電閘手柄 插入到同樣由銅合金等製成的電極(刀座)中就可連通或切斷電路,底座通常由瓷器陶瓷製成。
茶葉切斷機
切斷機的作用是將太粗或太厚的茶葉切成適當大小,有利於後續品質分類的作業.
日治保險櫃(金庫)
金庫材質為銅製手把,鐵製外殼(共有三道),三層日文密碼鎖加上一個偽裝鎖,打開後才是梧桐木做成的櫥櫃,金庫夾層灌砂增加重量,更具有防盜功能.
內層至今還沒有開啟過,裡頭藏著麼寶物?現在仍是一個謎.
甲種乾燥機
利用甲種乾燥機的熱風烘乾揉捻後之茶葉,使其含水量低於百分之五,利於貯藏運銷。
通常為了能使茶葉內外乾燥一致,常採二次乾燥法,先使其達到七、八成乾燥,然後取出回潮,再進行第二次的乾燥。





蒸菁機
蒸菁機主體是為網狀滾筒,中間設有多孔蒸氣噴孔.以100度C高溫蒸氣進行殺菁,直接蒸熟茶菁,停止內部酵素的持續作用.
裝箱機
將茶葉裝入箱內時,透過一邊裝茶一邊震搖的方式,使茶葉可於極短時間內緊密裝滿,而不需加以壓力.
傑克遜揉捻機 (40年代)(遠處藍色機器)
1872年由英國人威廉傑克遜(William Jackson)發明的茶葉專用揉捻機,開啟現代製茶機械化的先河。大溪老茶廠在日治時期就引進六座36吋傑克遜式揉捻機,上下銅製輪盤可雙動運轉,藉由機械揉捻過程,破壞茶葉細胞,促使茶汁流出附著於葉面,利於沖泡時溶出。此舉將當時台灣傳統手工製茶,轉為半機械式製茶,不僅大大提升製茶效率,其揉捻出的捲曲條形紅茶外觀,更成了傳統紅茶的代表。
風選機
第一代茶包機
1975年徳國生產出第一座可以自動包裝茶包的自動包裝機,此為第一代茶包機,距今已有40年的歷史.
切菁機
太粗或太厚的茶葉切成適當大小,利於後續分類及作業.
台車
息日桃園地區為了將茶葉, 樟腦 ,木材 ,竹筍及煤產等物品, 運送至大稻埕, 桃園等集散地, 於1903年興建了輕便鐵道(台車),1920增建角板山支線,台車行駛的速度約每小時16公里,以人力為主,沿著軌道一路往前推跑,眼前所見即為當時台車之一.
桶球機
外觀像是預拌混泥土機的[橄欖桶球機],為七O年代台灣茶業剛剛邁向[半機械化]下的產物,以此機器揉捻出來的桶球(或稱球茶)風靡全台,製成的茶葉外觀呈膨鬆的球型,較烏龍茶球型為膨鬆,而又比條型包種茶稍微緊實些
往二樓參觀了
簡單質樸的外觀
資料來源:大溪老茶廠
*151支交錯木造衍架(老檜) 茶廠二樓緃橫交錯的老檜衍架,共計151支,其運用榫頭及力學結構,在視覺上有種撼動人心的美。





*皮帶動力通風扇
為使室內萎凋區的空氣有效對流,於二樓南北向牆面各設有四座風扇,能將室外空氣抽進來產生對流。
後來使用馬達 馬達已經拆掉囉
室內萎凋區
資料來源:萎凋
「萎凋」是茶類製造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剛採下來的葉子,即稱之為「茶菁」。剛採摘的茶菁含有大量水分,經由萎凋過程,使茶菁的水分大量消散,使其彈產、硬度、重量和體積大幅降低或減少,有利於之後的揉捻,即為物理性的萎凋。由於細胞的水分明顯降低,細胞膜的滲透性提高,間接有利於氧化酶的反應。這些生物化學上的變化,因此產生的香氣、滋味和水色或其它植化素,即為生化性的萎凋。
將茶菁先放在日光下,稱作「室外萎凋」,而後移至室內,稱為「室內萎凋」;亦有用熱風吹拂來加速乾燥的稱之為「熱風萎凋」,常見於陰雨天時,採摘的「雨菁」所使用。 萎凋時,最顯著的變化即為茶菁水分的散失,俗稱「走水」。
這邊很適合拍照~
*檜木萎凋架
早期龐大的外銷量,讓老茶廠留存下來的萎凋架數量眾多,款式分為早期紅檜木製的萎凋架,以及後期使用尼龍塑膠網的萎凋架。而為使茶葉不落地,使用時會將茶菁平舖於萎凋架上,再一層一層往上堆疊。注意看,一旁樑柱上一孔一孔痕跡,就是用來固定萎凋架的榫眼。
識茶解說圖
茶發酵程度
你懂多少呢?
茶樹品種
裝文青
通風
*萎凋槽 隨著製茶機械化的發展,茶廠於1980年代建置了萎凋槽,將新鮮茶菁置於通氣的萎凋槽內,再引入一樓乾燥機傳送上來的熱風,進行熱風萎凋。萎凋過程中,溫度不宜過高,故在天井兩旁設有木製百葉窗,以利製茶師傅調整開合,控制溫度。 *天井 早年曾以燃燒重油為動力,不僅讓乾燥機順利運轉,並將產生的熱氣透過天井傳送到二樓萎凋槽,環保節能的利用熱氣進行茶菁萎凋。 *投茶孔 茶菁萎凋完成後,會收集至投茶孔旁,將茶菁經由孔洞內的布袋投至下方揉捻機,進行揉捻作業。
門票可抵消費 看看點甚麼吧
要離開時
媽媽帶著小朋友 女王驚呼:那好像我們女鵝小時候
(經路人同意拍攝)
午餐 去一鍋羊肉囉 又漲價了@@
這次大溪老茶廠的點心
左:茶廠布朗尼 右:一口鳳梨酥
那個甘茶蛋蠻讚的(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DIY]俞氏牌大門對講機 按鈕更換 Replacement the switch of doorphone

完工貌,完全看不出來 左邊 待修 ;右邊 完成貌

[DIY]欺騙BMS成功了? I cheat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successfully of focus mk4?

9/17 2137 跑了200KM,充電又回到87% 咦! 超過原廠的85%充電率了 (重點: 沒有去外面刷設定)

[分享] FOCUS ACTIVE更換 p4+ 輪胎 Replacement the Michelin PRIMACY 4 Plus tire of ford focus

拿行照當對照組 該是平的 卻變成隆起 FORD要加油 使用一年多 2萬多公里的輪胎變成這樣 真的太誇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