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西區古蹟巡禮 Architeture of taiwan under japanese colonial rule at Taipei


左:台北郵局 中...... 右:承恩門




博愛路的舊宅
可以明顯到到 有重鎚窗的影子(日治時期)

北門(承恩門) 台北北門郵局
資料來源:台北郵局
臺北郵局是中華郵政於臺灣臺北市設置的特等郵局,也是中華郵政19個責任中心局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1895年成立的第二野戰郵便局。其廳舍位於臺北府城北門南側(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114號),該建築共有四層樓,兩大一小開面建物,連同排面後方空地達8,000平方公尺,現已列為直轄市定古蹟。
臺北郵局廳舍的位置接近臺北車站,前方面向街道處設有臺北北門郵局(臺北郵局901支局)提供業務窗口服務,後方則有三棟大樓(非古蹟),為負責督導臺北市全市、新北市部分地區(深坑區、石碇區、平溪區)及金門、馬祖地區共177所支局之行政管理中心及郵件處理、投遞之作業中心。
第二代廳舍(1930年-至今) 日治時期的臺北郵便局暨臺北電信局廳舍,可看見已復原的五連圓拱廊大門(車寄) 目前為第二代廳舍
1920年末,因臨時郵局不敷使用,台灣總督府決定將台北郵便局原址重建,當局除了決定新廳舍採用鋼骨建造外,也預定將該郵局興建成當年全台灣面積及規模最大的郵局營業場所。新廳舍由台灣總督府營繕課技師栗山俊一設計,本館於1928年4月3日動工,1930年3月15日完工,附屬設施於1929年8月31日動工,1930年4月15日完工,並於1930年6月17日的始政紀念日舉辦落成式,於6月30日從臨時廳舍移轉到新廳舍辦公,地址為京町四丁目8番地。另外,台北郵便局電信課於1928年10月22日獨立為「臺北電信局」,兩局位於同廳舍辦公。於1937年6月20日,臺北實施自動式電話交換,臺北郵便局內的電話業務也在同時移至位於書院町二丁目的臺北電話局

資料來源:台北府城北門
臺北府城北門,正式名稱為承恩門、或逕稱為北門,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的清代城門建築,為臺北府城的正門。坐落於現今臺北市忠孝西路、延平南路與博愛路交叉口,落成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為臺北府城五大城門中唯一完整保持建城時代原貌者[1],是臺灣新式城門的代表作[2],也是臺北市區僅存不多的清代建築之一。門外原建有甕城,今已不存。現與臺北府城其他城門共同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3]。
北門是臺北建城的標誌性建築,曾長期欠缺應有的史蹟與地景維護,亦曾因1978年啟用的北門高架橋(忠孝橋引道)緊貼北門旁通過,使北門周遭在視覺上受到嚴重的遮蔽。2006年以降,北門的活化陸續被列入「中央車站與中央公園整體規劃設計案」[4]、「台北車站首都核心特區」、台北雙子星與「台北雙L型文創軸帶」[5]等計畫中。2015年啟動都市復興計畫,將北門的景觀併入西區門戶計畫。2016年拆除北門高架橋,同時於城門周圍打造廣場式的開放空間,冀重塑北門為「國門」意象並成為臺北的歷史地標
建築形式
北門與其他三座城門(1905年拆除的西門和1966年改建前的東門、南門)一樣,都是屬於封閉的碉堡式城門,與小南門不同。城門台座的石材採用的是大直北勢湖一帶山區的安山岩,經交錯堆砌而成。城樓外壁則以紅磚砌成,將城樓內部空間完全包圍,並且和屋頂、台座連為一體,以加強結構;北面外壁接近圓拱門洞上方處有橫額,中間題有「承恩門」三字,加上落款「光緒壬午年」與「良月吉日建」。屋頂為傳統臺灣建築常見的單簷重脊歇山式屋頂;有對外監視作用的二方一圓外壁窗洞較一般城門稍小,這兩個特徵都與東門類似。城樓內部空間另外有一道內壁,與外壁形成一個「回」字形構造,雙重護衛城樓中央的活動空間。

台北郵局 改回來的門廊真的好看


北門遠望鐵道部

左:台北郵局 中...... 右:承恩門

三井倉庫
資料來源: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又名臺北記憶倉庫,原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忠孝橋頭,為日治時期由三井物產所於1914年興建,列歷史建築,2015年因西區門戶計畫區移至交八廣場,導致文資團體抗議,2018年重組修復後作文藝展覽。

資料來源: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
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簡稱大阪商船台北支店)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忠孝西路一段及懷寧街口的古蹟,最初興建目的為大阪商船的分支辦公室,1937年啟用,具有興亞式建築風格。目前已列為台北市市定古蹟,並做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使用。
大阪商船台北支店 大阪商船台北支店由渡邊節建築事務所設計監造,當時地址是台北市表町二丁目16番地。1936年8月1日開工,1937年10月31日竣工,是鋼筋混凝土造的三層樓建築,屬於現代主義風格,且三角窗樓頂設有興亞式建築風格的塔樓。[1] 大阪商船在台北市原設有基隆支店台北出張所;台北出張所在1936年10月1日升為台北支店,原基隆支店則變為基隆出張所。 戰後1946年,由台灣航業使用。1958年,台灣省公路局(現交通部公路總局)進駐後,改稱為「公路大樓」。[2]1968年,台灣省公路局在建築東側興建九層樓的新大樓,且拆除塔樓並增建為4層樓。[3]2014年3月公路總局遷至台北市萬華區後,本建築移撥給中華民國文化部[4]。2014年5月26日,臺北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2017年1月17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開始修復工程,由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修復,將頂樓的增建和東側的九層樓建築拆除,並回復為原本的外觀。修復完工後,交由國立臺灣美術館籌設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成立「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2021年4月20日開放參觀。 原公路總局建築九層樓的部分,土地由財團法人仁濟院所屬;2015年拆除,後興建地上17層的仁濟院忠孝館前大樓,與原大阪商船台北支店間保留2公尺寬的通道。[4]

歪國人看著對面那棟大樓發呆
怎麼衝突感這麼重
對面醜爆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DIY]俞氏牌大門對講機 按鈕更換 Replacement the switch of doorphone

完工貌,完全看不出來 左邊 待修 ;右邊 完成貌

[DIY]輕鬆二步驟 讓引擎室自然對流降溫 engine convection cooling so easy by 2 step

免責聲明: 1.DIY有風險 請注意 2.引擎室有高溫 小心燙傷及被夾 媽我紅了 昨天跑去踏浪 今天趕快洗車 XDD (非當事人 請勿對號入座)

[DIY]欺騙BMS成功了? I cheat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successfully of focus mk4?

9/17 2137 跑了200KM,充電又回到87% 咦! 超過原廠的85%充電率了 (重點: 沒有去外面刷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