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4的文章

戰鬥之城 終 Battle City: Finale Museum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t TAIPEI

早上去了 這裡 下午衝啊! YES 來看微縮台灣,說真的就是好醜的街景 展覽名稱: 戰鬥之城.終 展覽期間:2024.05.04 - 2024.07.21 10:00-18:00 周一休館 官方聯結: 戰鬥之城.終 會來 也是有人拍了影片說這邊有微縮街景 超 好 拍 然後就被騙來了 哈 其實只看街景 還真的?? 沒看到精髓 實際上你要看過4部曲+最終章 就大概能理解 藝術家張立人的想法了 強烈建議看玩微電影 再看展覽 內容來自官網: 戰鬥之城.終 : 場景舞台 藝術家首先以各種簡單的材料,如木條以及保麗龍,搭建出一座記憶中的城市。這座城市並不是任何城市的縮影,而是藝術家依據自身不同時期的成長經驗,即興拼貼而成的城市印象。有別於講求精準的建築模型,藝術家在搭建這座城市時,雖然是以1:12的比例作為目標,但事實上並不精確,因為藝術家使用自己的身體作為比例尺,依據記憶中這些空間與身體的關係來調整。這種身體感是浮動的,就像是隨著每個人的成長,逐漸縮小的童裝。對藝術家張立人來說,這座城市並不是用來提供想像未來的願景,而是記憶居住的地方。藝術家以這座城市模型作為第一部故事的背景,便是由過去的敘事(第一部《台灣之光》),分岔出另一個現在(第二部《經濟奇蹟》),並且由這個現在,去等待另一個虛構的未來(第三部《福爾摩沙》)。這也是藝術家分別以模型動畫和漫畫兩個不同的媒材作為敘事工具的原因。模型既假又真的特性,強調這座城市矛盾的真實感。和電腦動畫相比,這種既是假又是真的疊加狀態,將空間錨定在真實與虛構之間。而漫畫在藝術家的脈絡裡,也屬於影像的一種,只是不發生在現實的維度。依據此特性,張立人選擇漫畫這個媒材作為第三部敘事的載體,以流動的筆觸,來敘說這個或許僅存在於意識中的故事。 ---資料結束-----

[景點]礦工文史館 整煤場 Houtong miners culture & history Museum at NewTaipei

礦工文史館 六月底熄燈 免費參觀,難得有老礦工解說以前的經驗談,生離死別 一人進坑 全家溫飽 知名的 導演吳念真 ,父親就是礦工 吳念真的父親就是礦工,年輕時從嘉義北上打拼,長期吸入粉塵而罹患矽肺病,最後久病厭世,選擇結束生命。 整煤場 -------正文開始------- 不小心上了大鳥園 搭火車拉! 新的LED看板真得很醜 車來了 這次行程遇上了日本人 一切都從 請坐開始 原來是兒子帶了二位長者 說要去十分車站 晚上要住九份 就開始用彆腳的英文跟對方溝通 果然 猜的沒錯 東京人會比較冷漠 他們不是本州人 是從北海道來的 WOW 還真遠 我說 還特別提醒他們 這班區間車會到花蓮 不到十分要轉平溪線 之後從十分搭火車回瑞芳,在瑞芳轉公車去九份 不小心秀了一張 十分瀑布 他:這要去 我:看GOOGLEMAPS都規劃在馬路上 我擔心他們的安全 就說你搭火車就能看到了 想想我們的行人設施也太恐怖了>< 到侯硐了 後面還有電頭幫推 年輕妹子的背影 真好 今天目標不在這 往礦工文史館前進中 舊台鐵侯硐機務分駐所址 資料來源: 侯硐機務分駐所 自75年6月3日起 部份平溪線列車便延長至瑞芳站到發(後來再延至八堵),當時在侯硐站的南端成立了侯硐分駐所,分駐所內還興建了一座平溪線柴油車專用的車庫,直至近年來平溪線列車改為七堵機務段發車時才停用。 本三礦業坑口 礦工文史館 Houtong miners culture & history Museum 內容來自: 明日誌--猴硐礦工文史館 煤礦,被譽為黑金。1960 至 1980 年代臺灣從農業轉型進入工業社會時,煤礦的開採帶動臺灣的經濟奇蹟。位於東北角瑞芳區猴硐,是當時全臺最大、品質最佳的礦場,極盛時期,煤炭產量達全臺灣的一半,礦工人數高達 1500 多人,因礦業發展聚集而成的生活聚落更近萬人。隨著 1990 年礦業停產,如今猴硐人口不到千人,當時留存的礦工記憶如同礦坑裡的煤,等待挖掘。 「猴硐不能被貓吃掉,礦工的故事要一直說下去啊!」老礦工 周朝南退休後感嘆礦業文化漸被遺忘,熱血號召老礦友們四處奔走,蒐集大量礦工文物、珍貴的攝影記錄,於